細究原因,我們將可發現臺灣的中華文化,已經與當代生活、現代藝術結合,成就了新的美學。林懷民的舞蹈,主題是傳統的素材,但舞蹈的語言卻融合了西方的現代舞、太極、京劇、書法等,它已不是傳統的舞蹈,而是傳承、融合、再創新。
張光賓的草書,有行雲流水的自在,他所獨創的「焦墨點皴法」,承自傳統,而有所開創。劉國松的現代水墨,使用大量非傳統國畫的素材,他揚棄中鋒,卻以更多技法呈現中國水墨所追求的氣韻與境界。李轂摩的文人畫風,呈現臺灣民間生活的美感,風雅自在,趣味盎然。
至於臺灣流行文化中的歌曲創作、服裝設計、生活裝設、茶道等,也都顯現出脫胎於中華文化,卻更有創新的風貌。
中華文化總會既投注心力於兩岸中華語文的整理,而有「中華語文知識庫」的創設;為發揚漢字之藝術美,而有「兩岸漢字藝術節」之活動;如今,為展現臺灣的中華文化之創新風貌,我們打算在文化總會一樓開辦藝文空間,邀請臺灣當代創作有極高成就的書畫藝術家,來此舉辦創作精品展。我們期待它可以呈現臺灣藝術創作者「揮巨椽 展風華」的成果,讓中華文化的美好,和大家分享。
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